2024年11月21日,以“‘廿’念不忘,‘新’之所向”為主題的“第二十屆數字金融聯合宣傳年智享2024特別活動”在京舉行,活動由中金金融認證中心有限公司(CFCA)、數字金融聯合宣傳年、中國電子銀行網主辦?;顒尤婊仡欀袊鴶底纸鹑诙陙戆l展歷程,前瞻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新機遇。同時,《2024中國數字銀行調查報告》與“2024數字金融金榜獎”也備受行業關注。
華夏銀行副行長 高波
華夏銀行副行長高波受邀參與本次活動并發表主旨演講,以下為高波主旨演講內容。
尊敬的周副司長、涂董事長、朱總,各位朋友,大家上午好!
很榮幸參加CFCA組織的“第二十屆數字金融聯合宣傳年特別活動”,“宣傳年”每年與時俱進創新主題、搭建了一個開放包容的平臺,有力促進了數字化從理念到實踐的蝶變,助力行業在基礎設施建設、工具創設應用和業務賦能上,都向前跨越了一大步,具有非常高的社會影響力。
前幾屆我參加宣傳年活動,談到了“以客戶為中心”推動零售數字化轉型、以數字化思維重塑客戶旅程等方面的思考,在當前金融業做好“五篇大文章”、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新背景下,本次我分享的題目是《數字普惠,“智”繪未來》,與之前的零售數字化思維初心一致、賡續相承。
一、“普惠金融”大文章重塑金融服務格局
現階段,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,是穩定經濟、促進就業的現實需要,是推進經濟轉型升級、服務新質生產力的必然要求,是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應有之義。自2013年中央正式提出發展“普惠金融”以來,十年歷程,中國多層次普惠金融供給格局逐步確立,普惠金融走在世界前列。但是,我們仍然要看到面臨的一些現實挑戰:如何解決好增量擴面、降低融資成本、控制風險的“不可能三角”難題?
具體就是:增量上,如何解決好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小微融資難?擴面上,如何提高金融產品服務的適配性和覆蓋面?降本上,如何通過集約化管理減費讓利?增效上,如何應對新形勢下涌現出的新業態需求?風控上,如何統籌金融發展與安全、實現可持續?我認為答案是唯一的,通過數字普惠重塑普惠金融服務格局。
二、數字普惠引發普惠金融模式新變革
近年來,數字普惠的日益發展,帶來了“五個變革”:客戶洞察邏輯變革,對多源的數字化信息進行匯總集成,以大數據技術解決信息不對稱、“逆向選擇”等問題,使得傳統的小微企業“無形資產”價值得以釋放;獲客模式變革,從以“網點陣地”、“人海戰術”的獲客模式,向基于數字生態場景的立體化批量獲客挺進,從而觸達更多新行業和新業態;產品研發外延變革,由過去單點、簡單式創新向多點、體系化、場景化產品管理創新遞進,全面、深入挖掘普惠客戶全生命周期的關聯場景,將金融服務延展至產業鏈、供應鏈、區塊鏈;運營流程機制變革,更加注重數字底座的夯實,加快客戶綜合經營系統和平臺的建立,通過集約化流程和敏捷式機制,大大降低運營成本;風險管控策略變革,前瞻性的風險監測模型,健全的容錯安排和風險緩釋機制,可以大大提高預警信號發現精度和風險識別度。
整體來說,數字技術的創新應用,構建出普惠金融新型服務模式和多元化應用場景,形成了客群經營全景化、渠道對接線上化、產品配置精準化、生態場景交互化、風險防控智能化的發展新局面,為普惠金融注入全新發展動能。
三、數字普惠呼喚普惠金融建設新能力
數字普惠已然滲透到方方面面,可以預見這是普惠金融到達理想彼岸的最佳途徑。商業銀行應采取堅定而有力的行動,推進數字普惠邁向更廣闊的發展空間。這其中,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“數字化能力”,只有具備了過硬的數字化能力,才能做到在不同的宏觀環境、微觀市場下,都能“不畏浮云遮望眼”“亂云飛渡仍從容”。
主要是打造五個能力:一是數字化風控能力,是真正做到“敢貸、愿貸、能貸、會貸”的關鍵一步,包括量化監測風控建設能力、準入規則與內評模型建設能力、反欺詐、風險預警、反洗錢等模型建設能力,讓普惠業務從被動風控走向主動風控。二是數字化營銷能力,包括加強數字化客戶挖掘和轉化,為每個細分客群設計差異化營銷策略,以及依托大數字技術拓寬在新興領域的營銷延伸。三是數字化展業能力,包括展業工具平臺、營銷智能化決策支持、客戶全景視圖構建等。四是數字化服務能力,堅持“以客戶為中心”,全面優化全流程服務和綜合化服務拓展,讓普惠客戶也能享受到服務的絲滑體驗。五是數字化運營能力,通過操作標準化、運營集約化、數據處理自動化,建立“敏捷-專業-高效”的運營架構,有效提升運行效率,全面降低運營成本。
四、數字普惠必將繪就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新愿景
隨著數字普惠的發展,我國金融市場整體更加包容和成熟,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也越來越明顯,中小微弱群體融資難、融資貴的問題得到極大緩解。未來,應站在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,開拓出一條通往普惠金融新愿景的光輝大道。這里,我想提新愿景的四個關鍵詞:可持續、生態場景、綜合服務、創新包容,供大家一起探討:
(一)數字普惠支持可持續商業模式
“可持續,更美好”是華夏銀行的發展理念,在這里特別契合普惠金融主題。普惠金融的內涵是讓更廣泛的群體,以可負擔的息費成本,享受到高質量的現代金融服務。一方面,商業銀行應牢固樹立正確的經營觀,平衡好服務實體經濟“功能性”與“營利性”的關系,始終把“功能性”放在第一位。另一方面,應遵循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,收益覆蓋風險,實現商業可持續運營,更加長遠地促進國民經濟長效發展。
數字普惠作為解決“不可能三角”的破題關鍵,未來在商業可持續方面任重道遠。從風險成本角度,要將數字化風控理念納入全面風險管理架構,完善數據交叉驗證手段,深化政務、支付等替代性數據資產應用,開展智能審批決策等新模式應用。同時,迭代升級數字化風控工具,提升風險識別、監測、預警精度和風險處置效率。從差異化定價角度,商業銀行應充分運用前中后臺數字技術,重建“人+數字化”的信貸作業流程,探索以資金、風險、運營成本為底座,市場同類產品為對標,靈活組合運營成本加成、盈利性分析的差異化動態定價策略,通過數字技術把成本控制在可負擔范圍內,使商業銀行實際效益覆蓋更加輕松。
(二)數字普惠需關注重點生態場景
每一個市場主體都是獨一無二的,每一個市場主體又是息息相關的,普惠金融面對的是全國1.8億戶市場經營主體,金融服務需求千差萬別,但又在某些場景呈現共性。
數字普惠要關注重點生態場景,新產業、新業態、新模式“三新經濟”蓬勃發展,許多獨角獸、隱形冠軍企業都是從小微企業起步,商業銀行應主動搭建共享賦能的生態體系。圍繞國家戰略導向,抓住幾個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的重點場景,豐富適配的產品體系,做好數字賦能、協同運作,打造場景化“生態圈”,舉幾個例子:
新質生產力場景,當前銀行抵押業務覆蓋充分、競爭激烈,數字普惠可以做到對普惠客群的“無形資產”進行估值。針對科技型企業,圍繞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,量身打造知識產權、數據資產等融資產品,才能符合新質產業 “輕資重智”的現實。
區域“園圈鏈”場景,全面深入覆蓋客戶關聯場景,包括生產場景、經營場景、交易場景、生活場景等,定制金融服務方案,持續豐富應收賬款、預付款、存貨倉單等金融產品,探索信用資產聯用模式,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“供銷存”全品類服務,強化不同場景資源的相互輸送、相互賦能。
促消費擴內需場景,強化對批零文旅小微企業經營流水、交易數據等多維數據的分析運用,創新市場類、個體經營類隨借隨還、無筆數限制的融資產品,滿足商戶“短小頻急”融資需求,促消費保就業穩大盤。
三農及鄉村振興場景,激發數據要素價值,豐富立體精準、全程可溯的動態涉農金融數據資源,實現普惠金融服務“上網下鄉”,線上實現“惠及萬家”,線下服務鄉村振興,鞏固脫貧攻堅成果,使美好生態與富裕之路相得益彰。
(三)數字普惠要走綜合金融服務之路
數字普惠要走綜合金融服務之路。商業銀行內部要強化協同融合,從單一“融資”向“融資+融智+融商”綜合金融服務轉型。以信貸產品為錨,積極運用數字技術,創新數字普惠產品,持續提高首貸、信用貸、續貸投放比例。以支付結算為橋梁,加快融入國家智慧城市建設浪潮,以賬戶+支付為切入點,與三方伙伴共建生態場景,推動普惠金融服務向更廣范圍、更深層次發展。以綜合服務為方向,開展財富管理、產業金融、貿易金融、債券融資、金融租賃等多元化金融供給,提升交叉領域服務深度,不斷強化綜合金融服務對實業板塊的支持能力,建立更緊密的產融協作關系。
(四)數字普惠營造創新包容的實踐土壤
數字普惠具有數字化基因,天然鼓勵創新、要求包容。一方面,是商業銀行的創新包容,將數字流程引入普惠信貸中,將過程管理和盡職動作進行標準化、模板化處理,有效降低操作風險,把盡職免責、容錯糾錯落到實處,最大限度保護盡職者,從而營造“敢愿能會”的良好展業氛圍。另一方面,普惠金融是一個多元、動態變化的生態,在此也呼吁更為包容的監管政策,如在監管沙盒空間內,利用大數據、區塊鏈等技術提供監管指導,積極測試普惠金融創新產品、服務及商業模式,借助人工智能、人機交互來探索新的監管方式,鼓勵、促進銀行業聯防聯控,推動全面風險管理。
最后,我想再復述數字普惠的美好愿景:商業銀行將通過探索大數據信貸模式,提高普惠金融服務效率;構建全流程數字化運營機制,降低服務成本;搭建互聯共享的開放平臺,完善服務生態;強化科技風險治理架構和防控策略,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。將廣大普惠群體對金融服務的渴求化為現實,形成共同受益、多方共贏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經營格局,為走中國特色金融之路交出高質量答卷!我想,這也是每位金融人矢志不渝的初心情懷和奮斗理想。
最后,感謝CFCA為各位同仁提供這樣一個好的交流平臺,預祝本次活動圓滿成功。謝謝大家!
責任編輯:方杰
免責聲明:
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、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,其文字、圖片、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;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,請您優先聯系我們(聯系郵箱:cebnet@cfca.com.cn,電話:400-880-9888),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,謝謝配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