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美國OpenAI公司發布的首個視頻生成模型“Sora”給國內外信息產業帶來震撼影響,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生成式AI技術被用于深度偽造內容,可能加劇錯誤和虛假信息傳播的擔憂。在生成式AI技術迅速發展的當下,偽造視頻、圖片、語音用于不法目的的行為時有報道。已有多家媒體報道稱,生成式AI技術已被用于深度偽造領域,并被用于誤導選民、干擾選舉、抹黑名人、造謠誹謗、電信詐騙、色情敲詐等不法行為中。
當前,國內外生成式AI技術快速發展,從事該領域研究、開發、應用的新生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,AI手機的開發更是如火如荼。需要看到的是,生成式AI技術的快速發展具有兩面性。一方面是該技術有創造性,能為影視制作、文娛創作、游戲制作、音樂工業等提供全新生產力,促進文化產業繁榮發展;另一方面是該技術具有破壞性,能快速廉價地實現以假亂真、移花接木、無中生有等特定訴求,為不法分子大開方便之門。
如能有效限制生成式AI技術的破壞性,更能有利于生成式AI技術的創造性發揮,在保障這一新生事物行穩致遠的同時,也能夠使之成為國家經濟增長中的新質生產力之一。為此,筆者建議從多個層次扎牢防范風險的籬笆。
在生成式AI大模型的開發過程中,監管機構應督促相關上市公司盡快設立兩類審查制度,切實管控好底層代碼和訓練樣本。
一類審查用于生成式AI大模型的底層代碼。對于從事生成式AI大模型的開發型企業,應在內部建立起對底層代碼審查制度,其底層代碼對監管機構及內部審查機構透明化可查閱,鼓勵頭部開發企業在底層代碼開源可見、主動對外披露方面多做工作。
一類審查用于生成式AI大模型的樣本訓練環節。對于從事生成式AI大模型的訓練型企業,應在內部建立對訓練樣本審查制度,其訓練樣本的來源、脫敏、數據清洗等關鍵環節應設置檢查點,從而避免敏感信息、個人信息被用于樣本訓練,進而生成深度偽造內容。
在生成式AI大模型的安裝及應用過程中,應盡快建立實名認證制度和指令鑒別機制。
通過建立實名認證制度,可確保安裝在個人計算機、服務器、手機、智能移動終端的生成式AI大模型客戶端與用戶實名捆綁,確定生成式AI大模型的指令發出人、指令接受人、內容流向清晰可見,在內容生成流程上實現可追溯、可監控、可預防。
通過建立指令鑒別機制,可在生成式AI大模型的客戶端就及時拒絕并剔除非法指令,提前鑒別出有明顯違法傾向性的提示詞指令,從而預防生成式AI大模型被用于深度偽造的不法目的。
在生成式AI大模型的內容傳播過程中,應建立標簽提示機制。標簽提示機制應安排在視頻、圖片、語音等關鍵位置上,提示受眾注意相關內容由生成式AI提供,確保受眾能分辨出生成式AI大模型的內容,以免出現視聽混淆、錯誤理解等。
對于生成式AI大模型的開發企業、發布商、硬件生產商及主要受眾群體應給予全面覆蓋的警示教育。監管機構應警惕生成式AI技術被用于深度偽造內容后,產生“造謠、信謠、傳謠”的連鎖反應,在網絡終端提前構建快速反應的輿情監控系統,確保實現“違法亂紀的勾當做不得,以假亂真的內容信不得,混淆黑白的消息傳不得”的理念深入人心。
對于銀行網點、快遞收發、電商、短視頻、直播等高頻率內容傳播環節,應督促相關上市公司按照分區負責、統一責任、統一管理的方式,安排專人宣講防范手段、危害重點和典型案例,營造全民防范深度偽造的社會氛圍。
責任編輯:方杰
免責聲明:
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、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,其文字、圖片、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;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,請您優先聯系我們(聯系郵箱:cebnet@cfca.com.cn,電話:400-880-9888),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,謝謝配合。